乡贤点亮的不仅是路灯,更是对家乡的深情
乡贤点亮的不仅是路灯,更是对家乡的深情
乡贤点亮的不仅是路灯,更是对家乡的深情
“以前夜里出门怕摔跤,现在有(yǒu)了路灯,晚上也能串门唠嗑。”湖南省(húnánshěng)益阳市安化县银花溪村村民夏秋生感慨地说。这份改变,源自(yuánzì)羊角塘镇乡贤对家乡的深情反哺。2024年(nián)以来,全镇乡贤累计(lěijì)捐资超100万元,带动300余人次投工投劳,形成“乡贤领跑、群众跟跑”的振兴合力。
乡贤与村民自发(zìfā)参加义务劳动。
乡贤们不只是捐钱,更参与建设。银花溪村的“肖管组发展小队”,从70岁老人到20岁青年,自筹资金(zìchóuzījīn)装路灯(lùdēng)、种绿化,点亮(diǎnliàng)了二十年的“黑路”。竹田村青年乡贤自发设计施工,打造多功能惠民广场;板溪村(bǎnxīcūn)建成全镇首个村级养老服务站,汇聚银发善举。
板溪村(bǎnxīcūn)新建养老服务站一角。
除了环境改善,乡贤也为乡村注入文明新风:大裕社区建起了医疗(yīliáo)小屋(xiǎowū),常安村开展了爱心助学,银花溪先贤(xiānxián)捐赠了AED(自动体外除颤器)设备。乡贤成了文明乡风的“播种机”。
银花溪村(xīcūn)先贤捐赠AED。
为推动长效(zhǎngxiào)治理,羊角(yángjiǎo)塘镇建立“三维联动”机制——情感联系、项目联管、文化联育,让乡贤参与可持续、可复制、可推广。
如今,乡贤捐赠的不只是设施,更是希望。在“乡贤+民风”的模式下,羊角塘镇正书写(shūxiě)新时代乡村振兴(zhènxīng)的生动答卷。
文(wén)/图 刘军麒 王敏姣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